少儿书画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海报设计〔美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和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是积极参与的还是被动参与的。“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行为才能进行。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学生做什么,学生自己才能学到什么。”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落实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引自郭声健,《艺术教育》)

本课的教学采用连续的两课时完成,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认知阶段,即“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和“积极思维、探讨课题”。通过师生共同欣赏海报设计作品、介绍海报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学生领会海报设计的艺术特点、方法、步骤和要求,以达到审美愉悦、沟通信息、掌握制作要领的目的。第二部分———“学以致用”阶段,即“拓宽思维、应用课题”。通过了解学校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细则,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项活动为设计内容,进行构思与构图的练习并动手绘制作品,以达到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共同探索、相互协作的群体思维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的目的。第三部分———评价阶段,即“评价所学、延伸课题”。学生在作品完成后,通过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设计·应用”领域课型的要求,结合构建主义所倡导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收集一些较为成功或学生较为熟悉并具有代表性的广告设计作品。特别要注意的是海报作品的收集中一定要有学生同龄人设计的作品,以便让学生有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海报设计的距离,提升学生设计海报的自信心。在学生的设计实践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本学期学校将举办的大型活动———“文化艺术节”设计各项活动的海报,不但学以致用,而且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运用互相设问、师生讨论、小组合作、自评互评等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例评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课件,内容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优秀广告作品,涉及的范围包括平面广告、立体广告、运动广告。



学生欣赏。感受广告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力。

(直观的课件展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新奇、美观、富有创意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教师:这些广告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展示的广告设计作品进行粗浅的分析,得出广告的形态分为平面广告(如海报、报刊广告等)、立体广告(如橱窗、展览会、实物广告等)、运动广告(如时装模特、电视广告等)三大类。

教师:如果让大家来设计,你们估计哪类作品是你们现在有能力设计并制作完成的?

[大多数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平面广告设计类的海报设计中,为进入新课题作了准备。]

二、积极思维,探讨课题

教师:那么,我们怎样设计呢?

设计时要注意什么呢?现在先让我们一起了解“海报”的艺术特点。在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要事先了解相关的内容,你们是否认真准备过?

(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表现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此时课件显示———

1. 何谓“海报”?又称什么?

2. 海报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它有什么特点?

3. 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幅作品?为什么?

教师:先不着急,我要各组的同学和我一起在教室周围粘贴上大家在课外时间搜集的各类海报作品并互相欣赏。希望你们好好感受这些创意,用已了解的知识来谈谈你们对海报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开始在教室周围粘贴他们在课外搜集的各类海报作品并开始互相欣赏。

(学生被调动起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接下来学生开始针对教师在银幕上打出的三个问题,结合课前准备和刚才的互相欣赏,开始小组讨论并尝试回答。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海报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学生明显对具有新奇构思和个性化表现的作品感兴趣,并很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件中事先用文字说明 (包括意义、特征、表现手法等)。

课件展示另一组图片系列,包括学生同龄人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去设计、去绘制如此有意义的画面,从而拉近学生与海报设计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再次欣赏作品,接受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教师让学生结合刚才欣赏感受和运用已了解的知识来谈谈海报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学生以八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交流和沟通。小组代表可自由发言,组员补充说明。每一小组选出一名“书记”记录讨论的内容。教师加入某组参加讨论。敦促“书记”记录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书记”进行讨论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和“书记”的总结,结合银幕上的图例和说明进行最后的归纳(结合图例说明时应向学生提问,与学生互动。但注意有些问题不要过多重复,讲清重点)。

特别归纳:设计的要素中的五个“W”。即

What———说什么         When———在何时

Who———对谁说          How———怎样说

Where———在何地

[学生审美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获得视觉感知力的经历。]

三、拓宽思维,应用课题

教师发给学生“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细则,让学生了解“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细则,鼓励学生挑选其中的一项活动进行海报设计,让学生自由选用各种材料和表现形式(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绘制)。



教师逐个与小组交流讨论,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个性体现。有特别好的创意应适时表扬,发现学生中有普遍的现象或共同的不足应及时组织学生引起注意和纠正。

学生以八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内容和方案。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出谋划策,拟订图稿,力求独特,创新,与众不同。

定稿后,同学们准备好绘制海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根据设计图稿开始绘制。

此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们中参与学生的创作表现,和学生们一起来完成作品。

[师生共同合作去完成创作,情感自然会默契与投入,效果也会意想不到地出色。]

四、评价所学,延伸课题

学生完成作品后,在教室周围张贴作品,并填写教师发给学生的一张调查表:

1 在小组分工协作时你参与设计制作的是什么?
2 你选择的主要材料有哪些?
3 你对你们小组设计的海报作品满意吗?为什么?
4 在所有同学们的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幅?
5 本课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进行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成效分析

1. 通过这堂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设计的课题《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海报设计》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广告设计这一门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广告设计门类中的海报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初步设计了许多有创意、有特色的图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本堂课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其中图片的选择和展示以及问题的设置都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与他人合作的作用,充分交流,切磋,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互相启发,相互争论,互相帮助。

3. 本课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4. 同龄人的作品展示是本堂课的点睛之笔,不但让学生领略设计中的创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去设计,去绘制如此有意义的画面,从而拉近学生与海报设计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5.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关的电脑软件(如FHOTOSHOP、CORELDRAW软件)进行设计创作。

6. 按常规,初中的美术课是每周一节,因为时间的拉长,影响了教学的延伸,以至影响了教学效果。而本堂课趁热打铁,两课时的内容连续性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www.shaoerw.com跟我学少儿书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