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画

小学三年美术教案3画中的线条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画家笔下的线条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以及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分为两页,第一页的3幅作品均为我国古代绘画中的经典之作。《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3幅作品从内容题材上分别表现了动物、自然、人物,其中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奔马的骠悍与力度;黄河水惊涛翻滚、柔中带刚的气势;神仙繁而不乱、随风飘荡的衣带,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境界,而如此美妙的变化,来自于线条曲直、舒缓、粗细等无穷的变化。体会线条的变化,感受不同的境界,就是学生们读画、赏画并获得欣赏技能的过程。因此用3幅作品对比欣赏,可以使学生很快感受到线条在画中的作用。学生自然会认识到画家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本课第2页上半部分选用了马蒂斯《女像》、毕加索《两个青年农民》和琼坎《海景》3幅作品。从地域文化上讲,这3幅作品均来源于欧洲,其文化背景与上一页完全不同;从绘画工具上看,完成这3幅作品的画笔与中国传统的笔墨工具有着巨大差别;从时代上看这3幅作品属于近现代作品。尽管有着如此多的不同,但用生动的线条表现作品是它们共有的特点。在本页的学习提示中这样写道:

这三位外国画家在画中运用的线条,反映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有的平静如水,有的动荡不安……这一提示,显然是对学生在欣赏第一页作品后,对线条认识的提升,即从线条可塑造生动的形象,提升为线条还可以表达画家的心情。马蒂斯流畅简洁的线条表现了一个宁静思考的少女,从其舒缓的笔触中,即可体会到画家安静、平和的心情;毕加索的《两个青年农民》与《女像》对比则更显出农民的朴实与粗放,似乎少了少女的一份宁静。《海景》是一幅风景画,画面的构图似乎是要表现一种平静,但如果细细品味画中躁动的线条(特别是天空的线条),就会感到画家在绘画时的心境是复杂的,这平静中蕴含着暴风雨的来临,远处的小船、鼓起的风帆、被风吹起的旗都在告诉我们这平静中的不平静。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我们不要求孩子深刻地理解画家的意图,只要学生知道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心情就可以了。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正确评价。在本页下半部是该课的作业提示,作业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谈收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应提倡每个人都开口说一说,说给好朋友、老师、家长、小组同学均可,关键是每位同学的参与。第二部分是用线画一幅画,为了让学生产生共鸣,教材中还选用了两幅学生作品,这样孩子与线和作品间就缩短了距离,使学生能够有信心的大胆创作。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我国很早就有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得心应手。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应会:能通过仔细的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 能在 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四)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

???? 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三小? 许小芳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

?

?

认识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

?

?

?

?

?

具体分析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线

?

?

?

?

?

?

?

?

?

?

?

具体分析国外绘画作品

?

?

?

?

?

?

?

绘画表现过程

学生进行评述过程

?

?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

(1)播放一段平缓的音乐。

(2)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

?

画家经常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出自己不同的心情。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

?

?

?

?

?

?

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绘画作品的内涵。

?

?

?

?

?

?

?

?

?

?

?

?

?

指导学生分析: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的心境?

?

?

?

?

?

提出问题: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收获?

听完音乐后,学生分别用相应线条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归纳: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

小组合作探究:

(1)《放牧图》

(2)《黄河逆流》

(3)《八十七神仙卷》

探究提纲:

这3幅画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什么样的场面?你好像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

小组汇报:

1.《放牧图》

运用了曲线、直线,线条粗犷、豪放、简练、概括,好像听到马蹄奔跑的声音。

2.《黄河逆流》

运用了曲线,好像黄河水要吞噬一切,好像听到了黄河水的咆哮,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3.《八十七神仙卷》

运用了长长的曲线,线条密而不乱,表现出神仙轻盈、飘逸的体态,像在空中轻轻飘过。

?

?

(1)《女像》

学生做一做人物姿态,说一说这时的想法,仔细看作品中的笔触,体会画家画这幅画时的平静心情。

(2)《两个青年农民》

线条很朴实。

(3)《海景》

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画,体会画家的心境。

学生临摹教材中画家作品中的线条,或写生身边的物品或人物。

同学之间交流。

师生之间交流

学生分析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曲直、疏密、粗细的变化。

?

学生从对线条的理解谈,也可以从对绘画作品中的线的运用角度谈,还可以从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上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初步感受不同的线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

?

从各种线条引发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线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及作品的艺术美感。

?

?

?

通过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不同的线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体会线条的表现力。

?

体会线条排列的美感。

?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找到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感悟绘画作品的语言魅力。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交流空间,培养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

?

?


第三课 画中的线条-人教版美术第六册教案
[ 录入者:zhaotou |?时间:2010-02-17 17:53:15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022次 ]


设计三?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邵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请同学用线表现出来。

观察后选一件物品用线表现。

初步感受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用线条来表现,并了解不同线条可以表现物体的不同性质。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

?

?

?

?

?

?

?

?

?

?

?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画家也是从生活中寻找到很多线条并运用到绘画中。

咱们来共同欣赏一下(研讨):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

?

?

?

?

?

其实线条在画面中不但能表现生动的形象,同时还能表现画者的心情与意境。

思考:

(1)画面中线条有什么特点?

(2)你从中体会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放牧图》中马背部的线条比较粗,而且流畅,腹部的线条又以细的曲线来表现,显得马奔跑起来的动感。整幅画面给人粗犷骠悍的美感。

《黄河逆流》中多用短、粗的曲线表现水流的湍急,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

《八十七神仙卷》中主要是用的比较细长的曲线,线条流畅细致,就好像我们真看到了神仙飘飘而来的感觉。在画面中人物的脸部线条又比衣服上的线条更细腻,使得整个画面更生动。

《女像》:线条疏朗、简洁,多采用曲线造型,表现画家当时心情的平和与恬静。

《两个青年农民》:利用曲线与交叉线的结合,使画面出现层次感,线条的粗细变化也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性格。

《海景》:前景运用大量的直线造型,表现风平浪静的海面,而背景多采用交叉线,又给人一种要变天的感觉。这种直线与交叉线的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躁动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说明画家当时含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由于线条的一些细致的变化,可以使画面出现一些不同的效果,让学生感受线条在绘画中的魅力。

?

?

?

?

?

?

?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尝试练习

任选《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中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

临画。

通过临画尝试线条表现力。

谈学习感受

请同学说一说你尝试后的感受。

请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

画人物时的线条多采用曲线,线条较细很流畅,脸部一般线条较少;景物一般线条种类多而且复杂。根据不同物体的特点,线条有粗有细。

通过尝试与讲述绘画中的线条,进一步地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对不同线条表现力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解决。在欣赏中国3幅范画时也可以将线与绘画题材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生表现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一些有特点的景物材料(例如:粗糙的树干、丝绸)让学生感觉、体会、表现。

(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个人感觉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不同作品(特别是对三位外国画家的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从线条的疏密、排列、、造型语言去欣赏,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教学评价

(一)评价方法

1. 本课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人性化的,因为我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线的感受,我们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线条描述其特点,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2. 学生间可以互评,特别是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倾听对画的评价并给与评价。

(二)评价点

感受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蕴藏着画家的不同情感。

2. 学生能否初步用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生欣赏了中国传统作品后是否对中国绘画充满兴趣与自豪感。

四、相关资料

吴道子的贡献

在唐代,吴道子独创的佛教图像的样式,被称为“吴家样”,是张僧繇的“张家样”以后的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吴家样”也突破了北齐曹仲达以来的“曹家样”的影响的支配,而成为与之对立的样式。“吴家样”与“曹家样”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一语所概括。这两句话指出了两者在服装上的不同(前者是宽而松的衣服,后者紧紧贴在身上),也指出线纹表现的不同(前者是运动立体感较强的菜条,后者是传统的铁线描)。“曹家样”和“吴家样”的分野也在雕塑艺术中存在。

唐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绢底呈深褐色。画面有八十七个人物,列队行进,飘飘欲仙,那优美的造型、体态的生动、遒劲而富有生命力的线条,虽然没有着任何颜色,却产生渲染的效果,展现了我国古代人物画的杰出成就。

马远作画用笔简朴有力。山石的皴法作“大斧劈皴”,方劲多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多用界尺,而加衬染。所画山水,虽不层层渲染,但极尽浓淡层次的变化。如传世的《寒江独钓》、《雪图》、《松间清香》、《竹溪焚香》等图,都境远意深,给人以“好国土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水图》十二幅为《云生沧海》、《层波叠浪》、《湖光潋滟》、《长江万顷》、《寒塘清浅》、《晚日洪山》、《云舒浪卷》、《波蹙金风》、《洞庭风细》、《细浪飘飘》、《黄河逆流》、《秋水回波》。马远生动而熟练地描绘出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变化,可谓“曲飞水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踏歌图》,描绘四位老农丰收后于田垄溪桥间手舞足蹈的欢乐情态,笔意清旷,气韵浑厚。

放牧图(砖画)魏晋

材料:砖质墨线;规格:纵16 5厘米 ,横33 7厘米 ;存藏处:甘肃省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该画用笔粗犷有力,马的动态把握准确,人物刻画概括生动,具有典型的民间风格。

琼坎的风景画不仅描绘一定的景物,而且还有兴趣反映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他比巴比松画家更细心地观察自然,注意自然的细腻变化和细小差别,“其他人看天空只见空洞的一片,而琼坎不然,他同时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布丹是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莫奈的启 老师,琼坎也是 莫奈的 老师和朋友。他们两人对莫奈的艺术道路无疑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www.shaoerw.com跟我学少儿书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