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画

怎样才是正确的硬笔执笔方法

   为了研究硬笔执笔方法,我查阅了大量的写字教材、字帖和网上关于执笔方法的文章。我惊异地发现,硬笔执笔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一直强调要学生牢记并遵照执行的执笔方法竟没有统一的说法,其要求竟各不相同。执笔是写字的基础,执笔方法的混乱和不科学影响是很大的。第一,学生执笔方法不科学造成写字姿势不正确导致脊柱弯曲、近视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第二,执笔方法不科学造成写字累;第三;不同的执笔方法指、腕用力大小、方向不同,运笔方法不同,比画的主导方向(如横的倾斜方向)必然不同,写出的字形必然有较大区别,一种执笔方法的学生用另一种执笔方法写的字帖练字效果必然不好,影响练字效率。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写字 铅笔字》(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中说: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大拇指与食指在前面捏住笔杆,中指在后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并拢。小指贴在纸面上起支撑作用,五个手指的骨节自然外凸。笔杆自然地斜依在虎口上。手指离笔尖一寸,铅笔尖与纸面约成50度角。人教版教材的执笔图很不明了。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教材-写字》和吉林省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吉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修专题试行教材 汉字书写训练》中都说: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在离笔尖三厘米左右的笔杆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按在笔杆左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贴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口处,约为45度角自然倾斜,笔尖向左伸出。

有的说: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度左右夹角。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北京硬笔书法学会主编的《钢笔楷行书标准教材》中说:有的同志说钢笔是“三指法”,即只有拇指、中指、食指在起作用。我们认为钢笔仍然是“五指法”即五指齐力完成书写动作。拇指、食指、中指指尖一抵二压呈三角形捏住笔杆(其中,中指使用指甲内侧),拇指与笔杆接触的位置距笔尖的距离约四厘米。无名指和小指抵住中指,起协调、控制作用。书写时笔杆与纸面成45度角。

高志著《实用汉字书写教程》中说:捏笔的三指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大拇指、食指从上方的左右两侧压夹住笔杆,中指在下方垫住笔杆,三指在笔杆上的用力方向及落点要像电风扇的叶片根,互成120度。中指起搁笔的作用,着力点正好在拇指和食指的下方,而笔杆搁在中指上的位置是第一关节的上方。枕笔的三指是中指、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这里中指既担当捏笔的角色,又担当起枕笔的角色。正确的执笔方法要求的三指是浑为一体的因为垫在笔杆下的手指不单单起一个枕头的作用,而是还要完成一些上挑的笔画动作,最主要的是它们无时不刻地对抗着上面捏笔指头的压力。起调节笔尖轻重的作用。笔杆上端靠的位置是食指根部。

关于执笔方法的说法还有很多如“卢江虹的东坡执笔法”等,在实际应用中执笔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我举的这些例子能否从一个侧面找到执笔方法问题的成因?《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要求小学和初中各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写字都要严格要求,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否应先研究一下执笔方法问题?
文章来源于网络

www.shaoerw.com跟我学少儿书画网